離開了東莒的福正聚落我們 順著大埔路往大埔聚落前去。
途中會經過這個被稱為神秘小海灣的地方。
在大埔路的觀景台事心賞神秘小海灣的最佳角度,
海灣是海蝕地型狀似男女身上的某種器官,
(快想像吧!)
其實早期這裡是垃圾場,而附近又有軍方的火葬場,
所以入夜後顯少人在此逗留,因此這裡又被稱為神秘小海灣。
另外還有另外一個傳說是呂洞賓和何仙姑在此得道的愛情故事,
所以這裡又被稱為『呂何崖』。
接著來到大埔聚落,
大埔是東莒島上的第二大聚落僅次於福正聚落,
早期又稱為大浦聚落,『浦』福州話是小港灣的意思,
早期沿岸盛產黃魚、鯧魚和帶魚,
聚落對面的『對面山』又稱樓仔頂正好可以阻擋東北季風的入侵,
因此島上的居民都會有改變魚場作業的習慣也更著改變居住的慣例,
所以又有『夏福正,冬大埔』的居住習慣。
根據導覽上的解說目前聚落內沒有人居住,
所以這又是一個空的聚落,
阿珠珠和老公在這個聚落內又包場了。
在老屋的牆壁上還有很特別的壁畫,是立體的唷!
悠閒的慢步在聚落內。
這間空屋又稱為大埔客廳,
有沒有看到阿珠珠老公手上摸著的那隻小貓咪,
聽當地人說有來自香港的藝術家來駐村,
利用漁民捕魚的浮球來再利用,
把東莒又呈現另一種味道喔!
大埔聚落居民的信仰中心白馬尊王廟。
大埔石刻是一處三級古蹟,
話說馬祖島以前常受到海盜的侵襲,
在明神宗萬歷年間名將沈有容不費一兵一卒之力使用心理戰術禽獲69名倭寇,
他的好友工部右侍郎董應舉特別提文贈碑以彰顯其功績。
這石刻就在懷古亭的地下被表框保留著。
這裡還有座老頭大王廟聽他的名字覺得很有趣,
老頭指的是老頭山啦!
聽說興建於清光緒年間 ,廟旁有一條步道可以通道艋澳港喔!
這裡的廁所也很特別是一間用花崗石所建置的廁所喔!
還可以沿著木棧道走到下方的海灘去走走。
這一看來是不是有摩西分海的感覺呀!
在岸邊的岩石是發現這個?也不知這是自然現象還是人為的?
這到底是什麼東東啊!??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