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阿珠珠在住家附近的龍潭大溪地區賞了不少的桐花,
連續走了幾條古道每一條風景都相當美,
但是這幾次去賞桐都遇到陰雨綿綿的天氣,
走在沒有藍天只有泥濘的古道上,
要欣賞風景又要拿相機拍照還得擔心路滑摔跤ㄋ,
還好一路上都有美麗桐花相伴。
大芁芎古道我是第一次來走,
聽說會取名為大芁芎是因為長滿了九芎而命名,
但是現在的大芁芎古道似乎很難再看到九芎樹的蹤影,
油桐樹倒是不少,
所以造就今日大芁芎古道也是賞桐盛地之一ㄋ~
車停好沿著產業道路走進來
道路兩側有大池塘,
左側的池塘還有一個很有名的水中土地公。
水中土地公
當地居民口中的頭寮大池,其實是座灌溉蓄水池,原本的頭寮溜池,
經過桃園農田水利會在民國56年擴大整建,形成今天的面貌;頭寮大埤廣達19公頃,
水源引自大漢溪,和牛角南埤、龍過脈埤、
新埤及白石埤等埤塘連結,負有灌溉整個三層地區農作的重任。
當年要建頭寮大埤時,村民特別蓋了座華美的福昌宮,要請埤崙土地公搬家,
當年要建頭寮大埤時,村民特別蓋了座華美的福昌宮,要請埤崙土地公搬家,
但不管村民怎麼問,祂就是不肯。施工過程中,
還發生好幾次挖土機一靠近土地公祠就故障的怪事,後來,村民和土地公達成共識,
決定採用原地墊高的方式,保留土地公廟,而施工期間還是要請祂先行搬遷,暫住福安宮。
埤崙土地公是頭寮地區的開庄土地公,開墾的先民選擇在此山區谷地落腳,
埤崙土地公是頭寮地區的開庄土地公,開墾的先民選擇在此山區谷地落腳,
並在谷中找了一處地形較高的地方建土地公祠護祐村民,因為相當靈驗而成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施工單位在頭寮大池中央以水泥建了一座圓形的人工島,埤崙土地公搬回古樸的土地公祠,
施工單位在頭寮大池中央以水泥建了一座圓形的人工島,埤崙土地公搬回古樸的土地公祠,
就在幾棵大樹環繞下開始新的生活,從此被改叫「水中土地公」
(本文引用自美美美旅遊資訊網)
沿著小路走進來遠遠的就可以看到整個山腰上都是油桐花。
大芁芎古道並不長,
不過這條古道和附近許多古道都互相串連,
古道的入口在大芁宮旁有條小徑而上,
而且古道上長滿了青苔,
還好部分路段已經換成枕木步道,
兩種步道一起並存不過還是建議走新鋪設的枕木步道比較不會滑倒喔!
大芁宮
大芁宮後面還有一棵很大棵的象木綁著紅色的帶子,
我想這一定是上了年紀的百年老樹吧!
古道上的落桐鋪滿了整個路面。
這裡也有看到有心人士排的愛心喔!
天雨路滑還好阿珠珠在古道入口處拿了一隻愛心柺杖,
多了一隻腳來走古道感覺走得更穩健喔!
這幾張騰空的桐花我拍了很久他就是不轉到正面來
我們第一次走這條古道又沒做功課,
也搞不清楚方向,
只走到這個鞍部就往回走,
回來爬文才知道這裡是多古道的匯集處,
例如湳仔溝古道、百吉林蔭步道、總督府步道、打鐵寮古道
還可以往石門水庫等地ㄋ,
都是昔日大溪地區與後山之間往來的古道。
知道了這條古道之後我以後閒來沒事時又多了許多地方可以來走走了。
交通資訊(引用自美美美旅遊資訊網)
中山高(南下)→桃園交流道→4號省道→7號省道→慈湖頭寮→大艽芎古道
中山高(北上)→中壢交流道→114號縣道→112號縣道 →4號省道→7號省道→慈湖頭寮→大艽芎古道
北二高→大溪交流道→4號省道→7號省道→慈湖頭寮→大艽芎古道。
搭車:
在台北寶慶路搭往大溪的國光客運,在頭寮站下車步行前往。
在桃園中壢後車站搭往大溪的桃園客運,在頭寮站下車步行前往。
古道位於桃園縣大溪鎮福安里的大艽宮附近
北二高下大溪交流道,循大溪指標接3號省道,過武嶺橋接康莊路、復興路,走台七線至慈湖加油站旁的小徑,右轉進入可直抵大艽宮,循沿途標示即可抵達。
中山高(北上)→中壢交流道→114號縣道→112號縣道 →4號省道→7號省道→慈湖頭寮→大艽芎古道
北二高→大溪交流道→4號省道→7號省道→慈湖頭寮→大艽芎古道。
搭車:
在台北寶慶路搭往大溪的國光客運,在頭寮站下車步行前往。
在桃園中壢後車站搭往大溪的桃園客運,在頭寮站下車步行前往。
古道位於桃園縣大溪鎮福安里的大艽宮附近
北二高下大溪交流道,循大溪指標接3號省道,過武嶺橋接康莊路、復興路,走台七線至慈湖加油站旁的小徑,右轉進入可直抵大艽宮,循沿途標示即可抵達。
2012賞桐延伸閱讀
龍潭。小粗坑桐花步道
桃園龍潭三元宮賞桐二部曲
桃園。虎頭山公園賞桐首部
2013桐花季延伸閱讀
客家桐花祭。小粗坑桐花步道
大溪十一指古道桐花開
2014桐花季延伸閱讀
2014大溪十一指古道桐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