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到宜蘭旅遊了
想了很久終於盼到了5/20~5/21這兩天的周休假期
我和先生公司都不需要假日值班和加班
出遊前一天訂好了民宿確定了我們這次的宜蘭行
自從有了雪山隧道之後,到宜蘭變成輕而易舉的事了
從國道六號頭城下交流道後不久
就可以看到一個斜躺在烏石漁港邊的宜蘭新地標~蘭陽博物館
這裡也是我們這次宜蘭行的第一個景點喔~
假日的蘭陽博物館停車是一位難求
於是我們把車開到隔壁的烏石漁港內的停車場再步行過來博物館
可以順道看一下烏石港的漁港風情和漁船
烏石港是宜蘭龜山島賞鯨的登船處
去年阿珠珠去龜山島賞鯨就在此處登船,轉眼之間一年又過了
再度來到宜蘭心情真是五味雜成
![]() | |
景點介紹: 烏石港的名稱由來,是緣自於港內的巨大黑色礁石,它曾是宜蘭的第一大港,當年清廷在此設有海關及炮台,以防止敵寇入侵。近年來,烏石港所興建的遠洋漁港工程,也逐年完成防波堤、碼頭,當年的遺址也規劃成紀念公園,隨著賞鯨登島觀光活動的興起,使漁港成為假日休閒的絕佳去處,為方便遊客,還設有遊客服務中心,港內另設有「魚貨直銷中心」,內部規劃一樓為鮮魚、魚製品乾貨區,二樓為熟食區及特產品區! |
資料來源:蘭陽資訊網
漁港內一位手藝不錯的阿伯用竹片製作了許多可愛又實用的竹製品
忙碌的漁船正準備出海去~
色彩鮮豔的~射干~開在漁港邊顯得相當的耀眼
其實蘭陽博物館的範圍不只在於建築主體,基地本身就是博物館
從烏石港舊址公園慢慢走進蘭陽博物館
這一路上的風景濕地湖景還有可愛的稻草人都相當吸引我的目光
蘭陽博物館是由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博物館建築量體是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為設計依據
單面山是指一翼陡峭,另一翼緩斜的山形,是本區域獨有的地理特質
博物館採單面山的幾何造型,屋頂與地面夾角20度
尖端牆面與地面成70度,由土地中成長茁壯,並和地景融合。
資料來源:蘭陽博物館全球資訊網
蘭陽博物館從試營運至今已經一年囉!
阿珠珠是第一次到訪,這天宜蘭的天氣相當好,應該說是有點熱啦~
不過走進博物館大廳內,暑氣全消,冷氣涼到讓人捨不得離去呢
我們只有在一樓逗留,參觀了免費的~探溯淇武蘭特展~
沒有上樓是因為我在別人的格子裡已經逛了很多次啦
所以這次就跳過囉~
淇武蘭遺址發掘
21世紀初,我們在蘭陽平原的北側揭開一處遺址的故事
地點是宜蘭縣礁溪鄉淇武蘭溪和武暖溪的交會處
時間是得子口溪整治和北宜高速公路越過河道的工程破壞之前
我們在河面下搶救發現了許多人為製作及使用的器物
有陶罐、硬陶、瓷器、木器、骨角器、鐵刀、磨石、石錘、煙斗、紡輪、珠飾、金屬環
以及自然生物的遺留如獸骨、貝殼、種子,還看到墓葬、灰坑、木柱群等等
各類現象遺物十分豐富
透過有秩序的考古發掘,一層一層剝開地層
將同一個淇武蘭的居住空間中不同時間的各種資料採集取出
並由各種專家的研究分析將其中故事一一解讀出來。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蘭陽博物館全球資訊網
這裡除了看這些古人遺留下來的用品外
也有一些可以親身去體驗的東西唷
阿珠珠和小女兒正在體驗的就是以的前鑽孔機
經過工作人員的解說及指導後操作,還蠻有意思的唷~
走出館外,這個湖我很喜歡
湖中有許多的稻草人裝置藝術相當有意思
湖邊也鋪設有木棧道,坐在湖邊欣賞湖景,一邊聽著街頭藝人悠揚的歌聲
也是一大享受喔~
我家的那對寶貝父女檔又在耍寶了~
一樓還有紀念品販賣部及金車伯朗咖啡館
阿珠珠在這買了一套古曉茵的插畫本當作紀念品
打開了插畫本馬上就用得到喔
阿珠珠的第二本旅行戳章紀念本開始啟用囉~
交通資訊:
台北方向南下
- 國道5號高速公路(經雪山隧道)下頭城交流道→右轉省道台2庚線(北部濱海公路)往頭城方向→續行5公里→頭城→續行1公里→蘭陽博物館。
- 省道台2庚線(北部濱海公路)往宜蘭方向→經大里、北關→梗枋漁港→續行5公里→蘭陽博物館。
宜蘭、花蓮方向北上
- 國道5號高速公路下頭城交流道→右轉省道台2庚線(北部濱海公路)往頭城方向→續行5公里→頭城→續行1公里→蘭陽博物館
- 省道台9線往北上方向→礁溪→頭城→續行1公里→蘭陽博物館。
- 省道台2庚線(北部濱海公路)往北上方向→頭城→續行1公里→蘭陽博物館。